上证夜读|卢雪:刀锋上的艺术传承

 

 
 

编者按

《上证夜读》是上海证券报微信公众号着力打造的一个品牌栏目,为进一步提升内容的原创性、思想性、专业性、启发性、故事性、可读性,我们诚挚地面向金融机构、上市公司、行业协会等财经领域的高管和专家、企业家和创业者约稿。

 

你创业的成败得失,你奋斗的心路历程,你创富的生动故事,你发家的财富密码,你投资的独门秘笈,你理财的成功钥匙,你的财富观、义利观、“生意经”,你信奉的人生理念,你崇尚的企业文化,你传承的家训家风……你最刻骨铭心、最难以忘怀、最给人启迪、最值得分享的典型案例、经验教训、人生感悟……以深度、锐度取胜,以角度、温度见长,既有真情实感,又有真知灼见,既发自肺腑,又直抵人心……

 

来稿请控制在3000字左右,如内容精彩,字数可适当放宽。倘有珍贵的资料照片或视频,可一并附上,我们将与文稿融合编发。

 

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、单位、职务、联系办法等要素,并附上个人照片、简介(100字以内)。

 

来稿将择优编发,并择机结集出版。

 

联系人:孟老师 021-3896 7861

             郭老师 021-3896 7533

邮   箱:Szyd@cnstock.com

 
 

 

卢雪

艺术家,中国镂绘派创始人,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,中国艺术剪纸协会会长,政协第十届、第十一届山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。

 

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。曾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、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、丹麦“国旗骑士勋章”。

 

大型艺术剪纸作品《九龙壁》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并展放在山东厅;《安徒生童话》系列作品被丹麦安徒生博物馆收藏;《鹰》被美国前总统布什收藏;《安徒生与五大洲孩子》被丹麦首相安纳斯•弗格•拉斯穆森收藏;《月光女神》被世界音乐天后莎拉•布莱曼收藏;《孔子像》及《孔子圣迹图》等被北京首都博物馆(孔庙)收藏;《D’Alima》被意大利前总理D’Alima收藏;瓷雕《万丈光芒》和《破与生》被联合国收藏。

 

 

从6岁学习剪纸至今,我已与刀和笔相伴近50年。50年来,我痴迷于指尖上的艺术。在我看来,从艺术剪纸到镂绘艺术,不仅是美丽的图案,还能够讲述故事、治愈心灵、给人力量。

 

今年,我潜心数十年的《山海经》系列镂绘作品即将迎来首展。回首过去,我感谢艺术,让我的人生更精彩,也让中华文化能够更美好地传承。

 

创作作品

 

缘起·童年的大公鸡

 

小时候,大人们常常说我是一个“心灵手巧”的小女孩。

 

我想这是我继承了的母亲的基因吧。那个年代,每一个母亲都必须为家人们缝缝补补。儿时的我,无论是衣服、鞋子和袜子,都是巧手的母亲亲手缝制。经常会看到她的一些别出心裁的创新、创意的裁制,她有时也绘画和绣花。年幼的我常常看到她画花样、剪花样、贴到绣片上绣花……,母亲的手艺在十里八乡小有名声。

 

剪纸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。2006年,经国务院批准,剪纸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

我的剪纸之路,源于童年院子里的一只大公鸡。那时我不到6岁,看着院子里的大公鸡,不知不觉就画下了它,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,拿起小剪刀,把它剪了下来。妈妈回来,看到我放到桌子上的作品,摸着我的头笑着说:“剪得不错!”

 

母亲的认可,让我有了追逐的勇气。从那时起,我就痴迷于剪纸这门“手艺”。在儿时的我看来,把一张纸折叠几下,然后通过简单几剪,打开就是美丽的花、漂亮的人,这种精妙的布局简直是“魔法”,也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“事半功倍”。

 

六、七岁的时候,我就能够剪出很多漂亮的作品。我剪出的很多东西,会被邻居、亲戚争相拿走欣赏。

 

我喜欢中国的国画和篆刻,也喜欢西方的油画和雕塑。十多岁时,在母亲的鼓励下,我开始到各地去拜师学艺,用各种技法探索这门传统艺术的创新表达。

 

工作中

 

探索·融合传统文化

 

17岁时,我在家乡举办了首次个人剪纸作品展。虽然收获了大量赞誉,但是我的困惑也随之而来。

 

“所见成所剪”,是彼时我的创作方式。春花夏雨、秋叶冬雪,四时景色在我的刀锋中逐步展现,惟妙惟肖、美丽绝伦。但是我总觉得,这些还不够。

 

多年来,剪纸很多时候都是以窗花的形式出现,这给了大家一个固有的观念,以为剪纸就是剪窗花。其实,剪纸还可以与文化相融合,让技术变成真正的艺术。

 

我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、大好河山里吸取养分。中国古典名著中一个个人物在我的脑海中逐步成型,我想,我要通过我的艺术,让他们站立到世人眼中。

 

我是山东人,对孔子的敬仰根植在我的血脉中。于是我从以孔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入手,把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用艺术剪纸的形式进行呈现。我创作的《孔子》和《孔子圣迹图》等作品被首都博物馆收藏。

 

《孔子》

 

我在黄河沿线和泰山进行采风,创作了一系列以山水为主题的镂绘艺术作品,用大量艺术镂绘派别作品表达祖国的历史之美、山河之美、社会之美。

 

十多岁时,偶然得到了一本《山海经》的书,从此开始对《山海经》如同着魔一般。这本书简直像“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”,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故事和人,怎么会有这么奇妙的人文地理、奇珍异兽?

 

《山海经》魂牵梦绕在我心中四十多年,历经多年的学习和研究,近年来我精心进行了《山海经》系列作品的创作。我查阅了从古装本到现代装订版的许多书籍,并参考了大量有关《山海经》的作品。

 

《山海经》总共十八卷,我梳理后,分为六大板块进行创作。

 

第一大板块是创世纪篇,包括《盘古开天》《女娲造人》《女娲补天》《后羿射日》《精卫填海》《夸父逐日》《嫦娥奔月》《大禹治水》等传统神话故事,这些故事是我们民族及精神的由来。第二大板块是神兽篇,盘点了《山海经》中的神、仙、灵、鬼、怪,包括吉祥的、凶恶的、善良的、萌趣的等。第三大板块是山海篇,涵盖了《山海经》中的501座大山,以及发源自大山的河流。第四大板块为植物篇,《山海经》中的植物也包含了如今许多中草药的药理。第五大板块是方国篇,包括《大人国》《小人国》《女人国》《男人国》《丈夫国》《君子国》《羽民国》等众多奇妙国度。第六大板块是山系篇,把《山海经》中的地理位置、山脉走向等一一呈现。

 

《山海经》神兽之酸与

 

在创作《山海经》系列的时候,我也有过创作瓶颈。《山海经》内容丰富,每座山、每条河都有其独特之处。我做到第三四百座山的时候,已经觉得有些困难了,就需要更细地去挖掘其特点。

 

典籍中只是说,它多金、多玉、多矿石,或者只是讲述了一个关于山的故事。那么这样的故事中的山究竟是怎样的?是高耸还是矮小?是雄伟还是秀丽?这些都需要阅历和想象力,来绘制呈现出我心目中的上古山河。

 

《山海经》之日月山

 

《山海经》是属于中国人的神话,也是中国神话体系的根源,更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。我期待观众可以通过这些作品,更直观地认识到祖国的地大物博、海阔天空。

 

拓展·中西技艺融合

 

剪纸,是一门技艺,而技艺则需要创新性地发展和转化。

 

为了表现孔子和孔子的学说,我深入实地,走进孔府、孔庙,找来有关孔子的石刻、木刻和彩绘,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运用“阴阳技法”进行艺术创作。

 

传统剪纸,分为阴剪和阳剪。阴剪是指剪掉结构轮廓线,留下大部分块面,能够体现作品的厚重感;而阳剪是指剪掉大的块面,留住结构轮廓线,看上去则更加灵动、空灵。我在制作作品《孔子》时,创新性地使用了“阴阳技法”。脸用阴剪,让孔子的面部呈现山峰的厚重感,看上去充满力量;手用阳剪,因为手的动作更灵动,更有指明道理之感。

 

 

仅仅是“剪”,在我看来还不够丰富,尤其是在进行宏大题材创作的时候,有点过于单薄。

 

以奥运会等大型活动为例,在制作作品时需要更多的设计感、需要找到艺术与体育相碰撞出的力量感,这个时候就形成了艺术剪纸——用艺术的造型、剪纸的形式进行艺术呈现。

 

《山海经》系列作品一共1347幅,我认为必须使用多种色彩和构图进行渲染,让艺术的层次感更加丰富,将其更加立体、鲜活地进行呈现。于是我将艺术剪纸与中国工笔写意、西方油画相结合,开创了镂绘艺术这一流派。

 

《山海经》之君子国

 

镂绘艺术是一个文化符号,是一种艺术形式。所谓“镂”是镂刻、镂雕、镂空(剪、刻、燃);“绘”是主题设计、主题构图、绘画、绘制、绘色。先绘画绘制后再镂刻、镂雕、镂空,再绘制、绘色并合二为一,称之为镂绘艺术。

 

镂艺有处恰是无,绘制无处恰是有。前期要“绘”,首先用中国画的工笔写意去绘画;中期要“镂”,用剪、雕、刻、剔、燃;后期继续“绘”,要将作品进行着色。着色时也要考虑到单色和多色相结合,吸收西方油画的色彩带来的温暖和温度,以及中国画泼墨带来的灵动与写意。

 

镂绘艺术将绘画融合进传统的剪纸与雕刻,中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技艺相融合,让作品更加鲜活、靓丽和通透。

 

艺术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,其表现形式都是相通的。因此,我也进行了雕塑等艺术形式的探索,逐渐把艺术延伸到了城市景观设计、工艺品设计、服装设计、动画设计和特色教育之中。目前我已有多个雕塑作品摆放在城市、星级酒店、大中小学校和美丽乡村中。美,应该随处可见;艺术,要应用于实践。

 

城市雕塑:灵魂的香味

 

传承·展示文化自信

 

除了《山海经》,我们的祖先还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文明。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丰富、丰厚、有能量,所以,要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出海,让更多的外国人看到。

 

从23岁起,我就参加了一些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。多年来,我到访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中国文化艺术的推广,也在国内外进行过多次个人艺术作品展,作品被世界40多个国家的艺术馆、美术馆、博物馆以及多位国际名人所收藏。

 

联合国收藏作品:光芒万丈

 

很多国外名人、名家都对我的作品赞不绝口,也对我作品中展示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生向往。外国人在我的展览上看到名著系列时,经常问“这个人物是谁”“她有怎样的故事”?我想,我们作为艺术家,有责任也有义务告诉更多人中国文化中的故事,他们越是不了解,越是有必要让他们知道。

 

将中西方文化融合,我创作了《安徒生童话》系列作品。112幅作品被丹麦安徒生博物馆收藏,我也同时获得了丹麦女王颁发的“丹麦国旗骑士勋章”。当我访问丹麦哥本哈根时,市政大厅内外为我们一行升起中国国旗,民族自豪感、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。我想,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带给我的这种荣誉,它属于中国。

 

丹麦骑士勋章颁授现场

 

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。我期待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多元、多途径、更加立体地走出国门,让更多的外国人看到华夏文明的厚重与强大。

 

近年来,我也将艺术带入了校园,编写的美育教材、教程,陆续走进了全国的一些大、中、小学课堂。对于幼儿、学生而言,艺术剪纸是一门有趣的学科。我们在做课程设计时,力求更加立体、可应用。比如我们会教学生剪一朵美丽的花、一枚漂亮的耳坠、璀璨的灯饰等。

 

校园讲课

 

把传统的文化通过剪纸手法具象、灵活地呈现,孩子们就有了兴趣,寓教于乐地汲取了传统文化艺术的养分。而如同童年的我一样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只有更多的青少年对手工有兴趣,这一门传统技艺才能够有效传承,古老的剪纸艺术之花能够开遍世界各个角落!

 

 

 

 

责编:蒋烨欢   校对:雯君   图编:周   洋

审读:朱建华   监制:浦泓毅   签发:林艳兴

 

 

 

 

创建时间:2024-02-11 20:40
浏览量:0
收藏